欢迎光临湛江市少年儿童图书馆
讲古的“单眼仔”

骆国和

       湛江人把说书讲故事称之为“讲古”,上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初,湛江有个很出名的民间讲古艺人“单眼仔”,几乎家喻户晓,人人皆知。
    “单眼仔”原名孔权,因一眼失明而有此外号。孔权是广东南海人,自小擅长讲古消遣。家乡村民都喜欢听他讲古消遣。抗日战争时期,家乡沦陷,被日寇捉去做苦役。他个子矮小,机智灵活,乘敌不备出逃到湛江。孔权初到湛江,举目无亲,生活没有着落,只好讲古为生。
    孔权读书不多,仅上过几年启蒙书塾,但记忆力惊人,看书过目不忘,书中内容能牢记心中。他讲的故事,都是人们熟悉的通俗古典高说,如《三国演义》、《水浒传》、《封神榜》、《西游记》、《杨家将》、《说唐》等,有广泛的社会基础,在文化生活缺乏的年代,非常受欢迎。
    上世纪四五十年代,孔权讲古在赤坎鸡岭脚下、南华广场等地,后移居到霞山,在民治路、东堤路一带。初时,讲古收小费,后改为卖橄榄。每当情节紧张或精彩之处,便卖关子停下来,敬礼作揖,请听众关照。收小费或卖橄榄达到一定数目,便说上一句“闲话少讲,言归正传”,滔滔不绝继续下文。卖橄榄较收小费易被听众接受,后来一直成为固定的经营模式。但毕竟收入有限,一家6口难维持生计,讲古之余,孔权也修理手表、电筒、眼镜、水笔帮补生活。他的生活十分清贫,60年代初,下山文化宫开设讲坛请他讲古,给予定额报酬,安排他住宿,生活才算有所安稳。其间,工会还送他去广州学习进修,代表湛江市参加省讲古比赛,进入前四名,这是孔权一生最难忘最风光的一段日子。可惜好景不长,文化大革命爆发,讲古被视为封资修,孔权被迫改行在街头巷尾修补尼龙袜和摆打汽枪游戏地摊。
    改革开放初期,孔权曾重操旧业,也试讲过一些现代小说题材,如《林海雪源》、《虾球传》等,但总比不上讲古典小说精彩吸引人。随着电视、录像、卡拉OK等娱乐方式进入大众的生活,“听古”者日渐稀少,孔权也年岁已高,不久,便洗手收山。他讲了一辈子古,总想后继有人,但最终夙愿难偿。晚年,他从霞山搬回赤坎居住,在赤坎走完他83岁的人生旅程。

摘自《湛江日报》2006.3.16